新课标中数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有哪些变化?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尚志和北京市丰台区研究员刘庆燕主要讨论标准的基本概念和课程目标。修订草案将原来的六个基本概念整合为现在的五个。第一条是标准的总纲,其核心是:“每个人都可以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可以得到不同的发展。”以下四项可视为总纲的具体诠释。第二项确定数学学习内容的原则和组织形式;第三条阐述了“教”和“学”的基本要求;四是学习评价,特别强调对学生的全面了解;第五条体现时代特征,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接受良好的数学教育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意义,这是所有学生学习数学的目标,也是对数学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对每个人进行数学教育不仅是基本要求,也是必要要求。义务教育的基本功能是让所有适龄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为成为合格公民做准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良好的数学教育是必需的。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好的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运用一些数学概念,掌握一些数学方法,还包括让学生感受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在数学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中积累一些经验。比如学生要有一定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因为这些能力在现代社会的生活和工作中是不可或缺的。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理念,必须确定相应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改变传统的培养模式。将原来的六个核心概念扩展为10,在具体表述上做了一些调整。这些核心概念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概念、几何直觉、数据分析概念、计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维、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实际上,将上述所有词语都称为“概念”并不准确,因为这些词语想要表达的东西并不客观存在,甚至很难清晰地表达这些词语的内涵,所以标准(修订稿)中并没有对这些词语本身进行统一、确切的表述。《标准》(修订版)之所以提出这些词语,是为了表达理解一类数学概念的思维方式,正确把握这些思维方式对于理解相关的数学概念非常重要。《标准(修订稿)》详细阐述了每一个核心概念,希望教材编写者和一线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课程目标,更清晰地理解课程内容。关于数学课程目标,标准(修订稿)在几年实践的基础上,对课程目标进行了完善,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1。从“两基”到“四基”。明确提出了“四个基本”。修订后的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可以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思想和基本活动的经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被称为“双基”,是我国数学教育历来重视的传统和优势,在数学课程改革中应予以保持并赋予新的理念。数学教学应特别重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这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不仅是学生当前学习的需要,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四基础”可以看作是学生获得良好数学教育的集中体现。2.从强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到提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明确提出并强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它强调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具体体现。重要的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问题解决是当代数学教育的重要形式。《标准(修订版)》将原来总体目标中的“问题解决”改为“问题解决”,是为了更加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提高。为了表达的准确性,标准(修订稿)在分段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表述中,尽量使用行为动词描述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为了更好的理解,标准在附录中增加了大量的案例。以上是学习第二模块的大纲,供大家参考。我们还会提供具体的案例来阐述这些思路,特别希望参加培训的老师贡献自己的经验和案例,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并将所学付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