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学的感觉——南昌大学100周年校庆

时间过得真快!我已经离开学校快三年了。回想2014炎热的夏天,我迷茫羞涩,拉着沉重的行李,楼下营业厅打出“还在为流量不够发愁。”我是第一个到学校报到的,我是第一个打开宿舍门的。空荡荡的宿舍充满了热气和灰尘,这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

五一回南昌的时候正好庆祝100周年。我想回去看看这个承载了无数人四年青春生活的校园。5月1日,我们从校园2号门进去,路边已经停满了各种各样的车。红色的旗帜在风中飘扬,他们也在庆祝这个节日。身穿100周年纪念t恤的志愿者在帐篷下迎接并引导客人。体育场传来嘹亮的音乐,身着表演服装的青年男女进出体育场。他们步履轻盈,充满活力,为盛大的仪式排练。路边的香樟树,繁华的商业街,凉茶店,南大打印店,都是似曾相识。

学校图书馆,最喜欢呆的地方,当然除了夏天的闷热。大三后,课程任务减轻,没有社团事务。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都在图书馆度过,看了古文,拿破仑传,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穆斯林的葬礼。记得在一个闷热的下午,我挑了一个九楼的靠窗座位,一口气读完了余华的《活着》。当然,世界上没有人能憋一个下午。看着看着,外面下起了大雨,雨水淅淅沥沥地打在窗户上。在滴答的雨声中,我惊叹于余华慈悲的勇气。读书的感觉总是平静而充实的,大概也是在那段时间,我形成了自己的读书习惯。

大学的主教学楼,现已更名为汇源楼,依然矗立在润溪湖旁。事情已经发生了变化,太阳已经落下好几次了。他一如既往的深沉宽容。主教201教室的窗户上挂满了郁郁葱葱的翠竹。他们互相簇拥着,挤在窗边。一些树枝和树叶甚至靠了过来。他们可能已经变得精了,但也想请教老师的知识。在这里学习西方哲学简史,做一个像苏格拉底一样的思考竹。

以校庆为媒,学校邀请历届校友参加“南昌大学发展大会”。有的校友离校多年,校园早已是一片新天地。学校安排接待小志愿者。校园里随处可见穿着制服、戴着红帽子的小志愿者,身后跟着一位老人。年轻人在前面热情介绍,老人们在后面感慨万千,讲述着这里曾经是什么样子,两个不同年龄的学生在这里相遇。在交流过程中,老校友用了他大部分的人生经验,这些小志愿者的指导和借鉴,或许是代代相传,也是这次盛会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