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实验条件
1,土木工程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教学示范中心:
1,广东省土木工程教学示范中心
2.广东省工程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广东土木工程虚拟仿真与协同设计教学示范中心
广东省科技厅研究中心:
1.广东建筑业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教育厅研究中心:
1,广东省土木工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广东省高校国际合作创新平台
1.高性能结构与材料联合研究中心(广东工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校级联合研究中心:
1,广东工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高性能结构与材料联合研究中心
2.广东工业大学-广州房地产测绘学院测绘工程技术联合研究中心
3.“广东工业大学-珠海方力源建材有限公司高性能再生混凝土技术联合研究中心”
4.“广东工业大学-云浮宏远混凝土有限公司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联合研究中心”
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1.岩土工程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岩土工程学院现有教师10人(其中实验人员1人,双肩挑教师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1人,实验人员1人,博士学历教师7人。广东工业大学岩土工程学科从65438到0998被评为校级重点支持学科,2000年成为校级重点学科,2003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2007年被评为第八轮省级重点(支持)学科。它经历了长时间的积累和建设。是广东省首批拥有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学科。我们的专业实验室(岩土实验室和岩石力学实验室)占地800多平方米,拥有先进的全自动三轴仪、全自动固结仪、刚性三轴压力机、应变式直剪仪、高倍显微镜、高速可调数据采集系统和原位测试等较为完善的土工试验设备。我院与国内外岩土工程同行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我们的教师在8个国家和省的各级学会或协会以及专业委员会中任职。2003年成为广东省岩土工程原位测试培训与评估基地,由广东省质监局和四大院主管。
2.工程力学研究所: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教师24人。其中教授4人(均为硕士生导师),副教授7人,讲师12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人,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5人。
3.计算力学中心:广东工业大学计算力学中心是由广东工业大学“百人计划”陈功法教授领衔,多位在不同领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组成的有限元分析团队,专门从事采矿工程、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岩土工程等大型工程问题的有限元分析。该中心真诚地为工业界提供专业的有限元咨询服务。这个计算力学中心是公认的最好的有限元分析团队之一。中心现有专职人员1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其他工程技术人员5人。人员构成合理,力学、结构工程、桥梁工程、岩土工程博士学位11人,具有多年国际工作经验5人。中心主任陈功法教授,25年有限元分析经验,12年为行业解决工程问题经验。该中心在大型工程问题的有限元分析和多物理场模拟方面具有丰富的实验经验;能解决结构设计和机械设计中各种力学问题的分析,如应力、疲劳、振动、屈曲等。尤其在模拟地表沉陷、冒顶、地下水涌水等采矿活动引发的隐患方面独具特色,在露天矿和道路边坡稳定性分析方面有丰富的实践。我们的有限元分析可以优化您的产品设计,提高其安全性能并降低产品成本。
结构实验室简介:结构实验室是在广东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原实验室和华南建筑学院东校区原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的。是1998广东省土木工程一级实验室,2009年被命名为“广东省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3年被命名为“国家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目前,广东工业大学的结构实验室是国内一流的结构实验室。
结构工程实验室是广东工业大学批准的专业特色基础实验室。位于新建的广州大学城,实验大厅27X78m2,净空18m,辅助用房420m2。实验台座和反力墙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实验台座的下部结构为空心地下室结构。台座的有效使用面积为24x36m2,上部有一个L型空心结构的双向反力墙。西墙有效使用宽度14m,北墙36m,反应墙高度14.6m该实验室是我国大型结构实验室之一,基础设施规模为华南地区最大。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将成为以广州大学城为中心的开放式结构实验中心,连接广州市区与佛山、东莞、深圳及泛珠三角地区。
结构实验室有:美国MTS伪动力系统;意大利4000KN高性能材料试验机;日本东京探测器的高性能数据采集系统和传感器:美国SPAX-2000动静态真三轴仪;大型海洋环境干湿加速循环系统;大型结构反应框架;动态应变测试系统:静态应变测试系统;数据采集分析仪;光学弹性测试仪;500T压力试验机;液压万能材料试验机;静态应变测量系统;电压伺服万能试验机;动态信号测试系统;动态应变采集系统转换箱;500KN疲劳试验机;大型多功能长立柱液压伺服压力机:ANSYS分析软件,ABAQUS有限元软件;有限元计算工作站;全自动固结仪。广东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与交通学院拥有一支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三年来,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余项,获得省市科技奖10余项,获得专利技术50余项,主持国际会议2次,国内会议多次,科研经费5000余万元。2011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2012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2013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
2009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三等奖1。2010获云浮市科技一等奖,广州市科技二等奖。2011获得东莞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广州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2012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