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下如何加强班级建设管理的相关文献

摘要:在学分制背景下,高校班级管理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本文通过分析学分制下高校班级管理的现状和困境,对学分制下的高校班级管理进行了新的探索。

关键词:学分制;类;学生管理

中国图书馆分类号:G647文献识别码:A篇号:1671-0568(2012)23-0170-02。

班级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也是大学生管理的最小单位,因此行政班级在大学生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许多高校相继实行了学分制。学分制起源于德国。19世纪初,德国著名教育家W·V·洪堡(W . V . Humboldt)倡导学生的“学习自由”,倡导人的个性和自我形成,于1810创办柏林大学,提倡学生自主选课。学分制是以学分计算学生学习量,以选课制、弹性学制、导师制为基本特征,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即可获得毕业证书的教学管理制度。[1]

学分制的实施是高校教育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整合教育资源、培养人才大有裨益,但也对高校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提出了挑战。学分制的实施对高校班级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积极探索适应学分制改革发展的班级管理模式,不断加强高校行政班级建设,探索学分制下班级管理经验,使学年制班级管理体制向学分制班级管理体制平稳过渡,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学生能够在学年制向学分制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健康稳步地成长,也是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学分制背景下高校班级管理的现状与挑战

1.学分制下高校行政班弱化。

高校实行学分制后,学生不再受学年和学期的限制,可以自主选课。同一个班的学生异地不同班,导致学生管理从原来的集中管理分散化,原来的行政班弱化。随后,学生集体观念淡漠,班级凝聚力下降,个人归属感消失,甚至在90后大学生中,个人主义价值观盛行。

2.学分制下,旧的班级管理制度受到冲击。

我国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是学校学生管理办公室-高校学生工作办公室-班级三级垂直管理模式。辅导员、班主任和班干部作为班级学生管理的主力军发挥作用。目前,这种三级垂直管理模式仍在使用。但是,随着学分制的实施,这种管理模式逐渐出现了问题。学分制下,同一个教室的学生来自不同专业,互不认识,导致老师上课困难,尤其是长期缺课的学生,班主任和辅导员无法及时了解帮助。学分制下,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上课时间不一致,没有统一的课表,班级很难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学生活动。

3.在学分制下,旧的奖励和评价优秀学生的方式是不公平的。

学校和学院的优秀评价和奖学金的评定也是当前学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的课程由不同的老师评分,老师的评价标准也不一样。在同样的课程学时下,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性质和难度的课程。单纯以平均分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奖学金,势必有失公允。

4.学分制下,学生管理滞后。

学分制下,学习压力大,或者因家庭变故、朋友失恋而产生的心理问题,被舍友、同学发现较晚,使得此类问题的干预往往滞后于学生管理,给学生管理造成困难。此外,学分制的实施也给当前学生班级的宿舍管理带来挑战。

针对学分制下高校班级管理中出现的这些新情况、新特点,我们必须对现行班级管理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以使大学生尽快适应当前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二、学分制下创新高校班级管理的几点思考

1.加强行政班级建设

由于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长期影响,我们对现行学分制下班级弱化的状态没有做好准备。行政班在我国高校必然会存在一段时间。当前仍要加强行政班建设,以行政班为抓手推进全班文化建设和学风建设,提高班级凝聚力。一个公信力强、工作能力强的班干部,是一个班级不断成长进步的核心。因此,班主任辅导员必须把优化班队建设,不断提高班队积极性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让班队带领全班同学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其次,我们必须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班级活动和主题团日活动来加强班级建设。当班级集体活动时间发生冲突时,采用班级集体活动加集体活动的模式,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展示自我,互相了解,找到个人归属感。

2.创新班级管理系统

为适应新形势,学分制下的班级管理应打破原有的学生管理方式。现在对学生的管理必须是柔性的,而对班主任的管理是刚性的。学分制下,约束学生的约束力和监督力不如以前,让学生通过学校的电教平台等有效载体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而班主任的工作每年都要考核。鉴于辅导员工作量大,工作琐碎,流动性大,班主任必须亲自参与班级管理事务,及时了解本班学生动向,亲自填写班主任日志,完善班级资料。

在班里成立考勤小组。每学期开学后,根据学生的课表组建考勤小组,尽可能优化考勤小组的人员配置,做到人人监督,人人被监督。学期结束时,对努力工作的考勤小组成员进行奖励,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打卡考勤;新生入学后,由班主任确定班级生日,并作为班级制度延续下去,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此外,针对学分制下信息沟通不畅的情况,班级开设了博客,或利用QQ、飞信等现代网络手段,尽快将班务上网,方便学生查阅;在宿舍成立学习小组,把宿舍作为学生平时交流的平台,带动班级学风建设。

3.建立学分制下奖励和帮助优秀学生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奖学金评价体系在学分制下存在局限性,必须尽快改革现行的评价体系,不能简单地以学分累计平均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高校评课资助标准应向评价标准多元化、奖项设置个性化、奖金分配均衡化方向发展,使不同学科有潜力的学生得到鼓励;让作风先进、科研先进、思想先进的学生和学习优秀的学生享受同等数额的奖学金,从而取代传统的综合评价颁发奖学金的模式。

4.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

孙子兵法有“使之成文”的观点——即以人为本,尊重和关心他人。[2]学分制下,班级辅导员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树立管理即服务的管理理念,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水平,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融入学生的生活,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做到班级恶性事件的早发现、早处理,尽量避免因信息不畅造成的学生管理滞后现象。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个性与个性的矛盾。学分制的实施也给这个问题带来了新的思考。在培养班级集体品格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大学生喜欢追求个性,往往会有个别学生的个性与班级不协调,会影响优秀班风的形成。我们要重视对这些学生的教育,既要完善他们有利于其发展的人格,又要有针对性地弥补他们的人格缺陷。

实施学分制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学分制的有效实施需要一支专业、高素质的教务管理队伍:不仅对学分制有深刻的理解和研究,善于班级管理,而且在教学工作中具有较高的管理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合理的管理手段,把复杂的日常事物处理得井井有条。学分制的实施是高校教育改革的一大变革,我们必须不断探索创新班级管理措施,使学分制的实施顺利进行。

参考资料:

【1】郝海洪。论学分制对高校学风建设的积极意义[J].宜春学院学报,2010,32(10)。

[2]王爱民。孙子兵法与高校班级管理[J].滨州学院学报,2007,23(4)。